Thursday, July 7, 2011

时代议题:孔子学院,大国慷慨为哪般(2010-01)

孔子学院谁买单?

首先应该搞清楚的是,海外那282所孔子学院,谁买单?

孔子学院的总部设在北京,其主办方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国家汉办”,“国家汉办”虽然前面有“国家”两个字,其实只是教育部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而它在海外办孔子学院的花销,却主要由国家拨款。海外的孔子学院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大学,而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是一 个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一般都是下设在国外的大学和研究院之类的教育机构里,也就是与国外的某个大学的某个系或某个民间团体合作挂牌,推广汉语和中国 文化。

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说:“孔子学院总部其实就是一个服务机构。办孔子学院就像大学开设汉语系一样,孔子学院给予的是支持和资助。除了资金,我们还在教材和师资上提供帮助。”

孔子学院总部也表示,海外孔子学院经费筹措由中外双方共同负责。其中一次性开办费原则上由双方根据协议共同负担。对确有困难的海外申办机构,可由中方负责解决。经孔子学院总部同意,中方还可提供海外孔子学院组织的汉语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专项活动的经费资助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德国杜塞道夫孔子学院院长哈赫堡曾直言,“当地大学之所以合作办孔子学院,主要是为了得到这一笔经费,自己办语言班和演讲等活动。”

孔子学院≈汉语培训机构?

尽管冠以孔子之名,孔子学院最大的功能并不是宣扬孔子思想,而是“推广汉语文化的非营利性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主要内容就是教外国人学汉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韩兆琦就表示:“最初我听说‘孔子热’特别高兴,但后来发现,许多孔子学院就是一个普通的汉语推广班,“孔子学院”这四个字无非一个名头而已。”也有学者指出,孔子学院的摊子虽然大,但其深度远远不够,仅仅是教汉语和练太极拳之类。

既然是到海外教外国人学汉语,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大学的对外汉语系都有向国外派遣教师,帮助外国人学汉语,不过,这种校际交流,中国派教师,外方是要给付工资的,就好比我们的很多学校花钱请外教一样。而现在的孔子学院,则往往是我们付给外国人钱。

更有人质疑,这种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理由,拿纳税人的巨款,慷国家之慨的背后,很可能是一些部门的利益纠葛。近日,财政部网站公布的两则中标广告显示,孔子学院网站运营服务项目中标金额达3520万元,且中标的五洲汉风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系国家汉办的直属企业。可是,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主任、无限信息服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胡延平称,做这样一个网络孔子学院网站“任何一个个人站长来做,连10万都用不了”。于是“史上最贵网站”应运而生。看来,和建孔子学院一样,汉办确实不差钱。

历史上四海臣服的往事

中国人讲面子,古已有之。当年的一些皇帝,就颇为喜欢在四夷纳贡、万邦来朝的景象中寻找天朝上国的快感,即使亏血本,也在所不惜。

《明史》对永乐皇帝大赞特赞:“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表面是四海臣服,而实际是什么样的呢?

天朝讲面子,藩邦讲里子。四夷前来纳贡,其实是个赚大钱的买卖。每次带点土特产给皇帝老儿,山呼万岁几声,皇帝就会本着天朝厚往薄来的慷慨原则,重金回赐番邦。

明成祖在位期间,朝鲜年均朝贡四次,洪熙、宣德年间,更是上升至年均六次。琉球国有样学样,洪武朝就来了五十四次。最终搞得财政民政不堪重负,叫苦不迭。

不 得不承认,民族情绪有时候会成为一种商机,有利于一些人的生意。民族文化、国家兴亡,这样的口号,在充当利益遮羞布时常叫得震天响。这些年,我们看到多少 毫无投资价值的项目,在“民族”、“自主”的旗号下骗取巨额资金最后血本无归。各种项目一旦扛上“民族”的大旗,只是为不计成本,不计效益,骗取公家的钱 开路而已。拜托,他们真能代表13亿人?嘴里都是主义,心里都是生意,这些年,我们见得还少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