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1, 2014

国侨办代表团(14/8/30)


的心理律与教育的智慧
姚梅林mlyao@bnu.edu.cn
北京范大学心理学院
“没有教就没有侨务”
大的两个关键词是“规律”和“智慧”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普适性的问题
“养育”vs. 教育
最有争力,可持的心理源是什么?
是否以害孩子的心理品质为代价的?
才是有效的,习规,违背的,苦了学生和教育者
大道至

教(术)-学(道)+经验及其载体
学习动力,学习能力
为什么不爱学习?(症状?现象?"有难度""无效能感")
三种基本需要:胜任,自主,归属
师生,夫妻,领导和下属的关系都是这样
怎么互动,持续让人继续做下去,让别人自愿和自发的

你可以这样说“姑娘,妈妈特别想听你弹琴”
孩子不是不愿意弹,而是家长强加他的后续东西令她反感。
原本自己就是要去做了,奶奶给一种多余的控制
孩子很少主要去做错事,只是在最基本心理需要被剥夺的时候

千万别过度干预孩子的成长,自主和能力早早被剥夺了,人生漫漫路,总要错几步,越晚错,成本越高
空间想像能力?口头表达,图片绘画,图文并茂
多鼓励孩子,千万别说“你比。。。差远了”贬低能力,让孩子有负罪感,隐形的压力
择校,“多考一分少交六万”(无颜见父老)

小孩子需要归属感:尽量求同,而不是求异,扔掉代表身上标记的东西,所以本能的不想说中文,加之中文本身更难
等到成人,对归属的认识最后更成熟了,明白了多一门语言的优势
双语研究,开发智力,大脑高强度工作得到的锻炼
分层的教学,用人性化的方式,很多学生怕考试,要以人为本
效能,胜任和归属感
开心,接纳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为什么不吸引学生来学习
亲其师信其道
“最喜欢语文,结果中学后没办法带早自习,被老师辞去语文课代表”后来学业不突出,只有用名牌来突出自己
强大的心理支持系统
人生八段:危机与转机人格适应)
第1阶:信任vs.怀疑(0-1岁)
如果粗糙喂养,孩子没有办法体验细微的感觉
影响以后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
和陌生人建立关系
*安全依恋
*非安全依恋(恐惧感)/有怨恨的缺失
并不只是有奶便是娘的关系
唯有母爱是为了分离
世界上有很多爱的分离都是为了相聚 
2阶段:自主vs.羞怯、疑虑(1-3
小孩子吃饭的时候,“怎么撒了”?
每一次探索都伴着家长的指责;(
Doesnt care anymore/唯唯诺
3阶段:主动对内疚(3-6
如果你把游戏演变为学习
但凡成人说的都是我不想做的,最后成为内耗
探索和操纵环境
4:勤奋VS自卑(6-12
学业发展,同伴合作 
5:急风暴雨阶段:自我认同vs对角色混乱(青春期)
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和设计
“我是谁?我将去哪里”
他在探索自己,将来在哪里
前面载的果子特别好,没有堆积的问题,这个阶段就过渡得顺畅些。
我们不能和他一起作
与其和他一起瞎作,不如为静观其变
恨不得一天三变:染头发、优雅
自己在作的时候自己也不知道,只是觉得很烦
青春期的不着调是正常的
我的事你别管,行事伤害人
孩子发狠话,家长要容忍
尊重选择,理解他们
他要学会去解决一些问题
Seven:亲密感vs.孤独感
Eight:生成感vs 停滞感
Nine: 完善感vs绝望感

跳匝是怎么形成的?
太早背,就被格式化了
你到底xiang批判精神,问问题,领导力,阳光,
国内很多小孩小动作,和小朋友微观动作,不能上大的台面
归咎于资源少,心事多,一块糖还有第二块,我为什么要想着省一半
全民高考。孩子有孩子的人生,
大人不要去试图控制,而是要能够遥控,hold得
投入少?投入多?怎么投入?
吃穿和心灵
不能让孩子有匮乏感
不可缺失的一旦有了就不再整天捉摸了
行散神不散
要富养,充满正能量,教育原则
满足合理的基本需要:避免匮乏感:求知,尊重,自主、归属感等的“富养”
引导、提升需要
增加学习意义和价值的多样化,太单一容易窄化
生活习惯和对事物的看法又扭曲

真实的信服,取决于意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