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是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汉回族的一种山歌形式。山歌以“花儿”来命名,古今中外都极为罕见,这本身就让人联想到它的美丽。其实,“花儿”的名称来源于爱情,生活在西北高原的男女青年在田间地头经常用民歌作为传情达意的手段,向对方倾吐爱慕的心声,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灵感源于“花儿”
中国人的读书时代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国民的阅读趣味。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孟子提倡“穷则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人的读书传统就是通过读书提升自身修养,实现兼济天下的理想。
古人读书很有讲究。读书前要焚香沐手,这样的仪式不仅是爱惜读书,更在于是敬畏古人、仰慕先贤。读古人之书又如与先贤对话、与智者聊天。
一场关于读书的争论持续了三年之久。争论的一方是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这些打牌作家们,他们提议在中国设立一个法定阅读日,提高全民阅读风气。出人意外的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竟唱起反调,“信息爆炸,阅读不是欠缺,而是泛滥。”事实上于并不是反对真正的读书,只是他用一贯激烈的言辞来表达对网络时代的浅阅读和精神垃圾的担忧,阅读要有选择性。
一份调查报告中这样描述中国成年读者一天的阅读生活:他们将用34.09分钟来上网,用21分钟读报,用15分钟读杂志,用14分钟读书,用6分钟通过手机阅读。与以往相比,他们每天平均解除报纸、图书、期刊的时间有所下降,而上网和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间在增加。
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快餐式、跳跃式、碎片化的浅阅读似乎正在加快人们远离经典的步伐。
一位大学生对记者说到网络上下载各种玄幻武侠和爱情小说来读已占据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虽然没有什么营养,就是为了放松、不用动脑;而那些经典文学著作大都“块头”太大,比较难懂。据调查,除了有五分之一的公众表明自己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之外,其余读者的读书需求都非常现实。
开卷有益?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早在农耕时代,人们载歌载舞庆祝,因为它预示着冬去春来,新的一年收获新的希望。如今,中国人又是怎么过春节呢?在一年当中,人们忙于工作和生活,辞旧迎新之际,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期盼来年,这是从古至今每个中国人心中关于春节的美好定义。随着生活节奏、家庭结构和休闲理念的变化,过春节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但是“回家过年”还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常回家看看
一年春晚上,歌手陈红唱了一首《常回家看看》很快风靡全国,无他,只因个词中道出每一位中国父母的心声:“孩子,常回家看看。”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孝顺”是很重要的美的,甚至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同时,儒家思想所追求的,关于家庭幸福的最高境界,便是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家庭和睦,共享“天伦之乐”。
然而,现代人因为工作、学习和个人发展,大都选择了北京、上海、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当被问及“一年能回家间几次父母”的时候,背井离乡的求职者总是十分无奈:“平时假期太短,只有春节、十一长假有空回家。”于是,春节前后两天,中国大批流动人口都往家赶,各种交通设施要经受巨大的考验,“春运”便成为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