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5, 2011

许琳:“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成立于1987年,是由国务院11个部门领导组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置在中国教育部内。研讨对外汉语教学问题,我们必须要寻找到一个高屋建瓴的视野来统领全局,要找到使得全盘运作的那个“主机”。国家汉办就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主机”(人大校长纪宝成)" 你有外事经验,也搞了这么多年计划经济工作,你对于财务、市场应该比别人明白。到2008年,对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是五年机遇期..."

历史使命

在建国之初的汉学家,或者说培养的汉语人才,经过文革十年,随着他们在国际舞台的“消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几乎也近 于无声了,即使有声音也是反面的声音多于正面的。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怎么办呢?他认为急需的问题是必须赶紧重建这支队伍,为了把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留 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或者说成功的外交渠道,不但能够延伸,而且能够扩大下去,就非常有必要抓紧成立一个组织来主抓这件事,从中央来说就是要成立对外汉语教 学小组,具体实质的部门就是国家汉办。对国家汉办的要求是协调各部委,把对外汉语教学这个事情当作国家的、民族的事业来对待,以“润物细无声”的样子走出去。成立汉办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语言作为桥梁,不带有价值观,不带有政治色彩的,以民间的文化语言交流的方式来传播中华文化,通过传播中华文化这种途径,达到宣传中华民族价值观的目的。中国的价值观是“和为贵”,中国人即使不侵略,也能把 你容纳了,中国太大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征服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但是,中国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孔子的“和而不同”的确是中国最成功的经验,也是中 国人最优势的东西。比如说和人打交道,我不会去打你,但是你的意见我可以不接受,但在不接受的情况下,我还能和你一起走,这就是中 国人。国外把孔子作为智慧的化身,美 国“9·11”之后,出于反恐需要,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我们的“和为贵”,他们想到了我们中国的孔子?外国人将智慧看作是比较诡秘、比较狡诈,甚至是笑里藏刀,反正要往坏里说。如果往好里说,智慧就是大家都和平发展,求同存异。

语言推广,不搞市场运作是搞不起来的
我们高等学校这么多年来,应该说是没有市场管理,由于“教育产业化”这个提法一直被否认,所以大家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教育当然就不能产业化。(More here)
作为语言推广来说,不搞市场运作是搞不起来的,但是过去步子迈得还太小,进度有些慢。在我接任这个汉办主任之初,周济部长给我的说法是,国家汉办的定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明确了。在汉办成立之初,我们既要继承老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开拓我们新的航道。但是当时的大气候真的不行,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经济从当 时的据说是第103位一直走到现在的第4位。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了,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也就提高了。说实在的,国际上还是拿钱说话,拿实力说话!可是国家经 济实力增强了之后,又给人家一种印象,就是大国威胁,要不然就是大国崩溃。反正不是惶惑就是威胁。不过不得不承认,像很多搞社会科学的学者所说,我们的硬 实力和软实力不匹配,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虽然已经占到第四位,但是你的文化作为产品在世界占的比重很小。
英语为什么在国际上应用如此之广?美国、英国的产品出口大,同时他们的语言也就跟着出去了。我们的经济很难带着语言走,因为带不起来。我们的出口产 品,今后五年中,标签要中英文对照,而过去全是英文。我们自己的出口产品是英文的标签和说明书,而自己的汉字却不往上写,这说明我们自己都觉得难,当然也 没有硬实力和软实力匹配的观念。还比如说,美国经济很厉害,好莱坞也很厉害,对中国的“大片”输出,这点中国二十年也不能追上。在亚洲国家的汉文化圈里, 人家非常重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升,例如“韩流”的出现。这些国家补助文化产业,补助电影行业、影视行业有很多措施,然后再通过这些载体传播他们的语言, 像日语、韩语啦,力度不比我们小。所以,过去方方面面,实事求是地说,国家的重视不够,现在来自外面的压力来了。顺便说到我们的外宣品,我在使馆的时候, 看到一车一车往废品站拉,根本售不出去。这个就说明我们在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走出去这方面准备不足。务虚都不够,更提不上务实了

“突然”冒出来的“汉语热”,其实并不突然
许琳曾经说过:“我在国外,我就没觉得热,而是你们在家里天天说热。”许琳说:我做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工作之后,对“汉语热”有了深刻的体会。特别是世界汉语大会的举办对我的教育很大,汉语的确很热。这个大会我们顺利请到了200名外宾,100名国内人士,证明中国的汉语真的要走出去了。刚开始,我还担心请不来那么多外宾,结果,基本没有请不下来的,来宾的层次都很高,部长有十几个,政要来了五个,大学校长一百多个,国外校长们非常重视这个大会。还有一些教育局局长等,可以说,都是国外主流的人,来得非常多。这让我吃惊不小,觉得确实是“汉语热”。2002年开始,仿佛突然冒出来了“汉语热”,其实这是中国本身经济总量快速上升的结果,年增长持续6%~9%,甚至10%的增长速度,二十多年不 变,让老外怕了。怕了之后,他想研究你。国别不同,反应也不同。穷国家认为读了汉语会找到好工作;富国家,像新加坡、日本、韩国,或者是美国,他们的公司 像三星、摩托罗拉等大公司要进中国,进中国就要本土化。这种国家对国家的贸易需求,就必须要学习语言。说实在的,觉得学了中文将来会有好工作,就业有好出 路,这是周边国家学习汉语最大的原因。所以,现在印尼也宣布大中小学都要开中文课,泰国也是教育部下令要开中文课。

“汉语热”是一种涌动,真正的“喷涌”还没开始

  现在汉语国际推广,可以说是中国“大外交”和“大外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找到和抓住了这样一个机遇,但是要在五年的机遇期里将对外汉语工作做好,困难的确很多,这也是汉语确实热,但又热不起来的尴尬。对此,许琳说:
  说不热,一是我们的市场没有开发好,一个是我们没有准备好。不是人家不热,的确是热,可是真的落实到实际中,还是有很多困难。比如说,泰国说要开中文 课,但是他的课程设置要有一段时间去改,这是时间问题。除此,特别像泰国、印尼这样的国家,有点像美国的拷贝和翻版,什么东西都要家长同意,可是公立学校 的家长,并不是很高层次的家长,高层次家庭的孩子都送私立学校,进公立学校的都是草根阶层老百姓。他们孩子的家长就会问,学习汉语的好处是什么?学校说, 学了汉语可以到中国去,可是他们没钱又去不了。这个倒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他们虽然可以开中文课,但是政府不投入,其他也就追加不上来了。而且这些国家, 包括美国,教育经费都是逐年递减的,在减经费的情况下,首先减的是外语,中文本来就难学,他们想,就算中国能支持我,但是能养我一辈子吗?还得主要靠我来 拨钱。另外,美国人还说,你中国派老师来,我还不敢让你们来这么多。我们有教师工会,中国来的教师占了我国的教师岗位,我们的教师工会要保护教师的利益,你们占了我的位置,我的人进不去了。这样我们是不会同意的。所有这些都是制约的原因。还有的校长说,开中文课,你们的教材不好,你们的师资也对不上我们的路。孩子觉得中文特别难学,特别枯燥,孩子都跑了怎么办?一点一点落实起来,真的很难,不容易。热确实是热,但是热的市场需要我们去开发,现在有这种涌动,而且很强烈,但是“喷涌”还没开始。真正成为市场,成为一大片还没有到那个程度。汉语又热又不热,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要大众化,要应用型,要多媒体带路
  如何让价值观和习惯都与中国人不同的外国人觉得汉语教材实用,仿佛这始终是个难题。新的解决办法。1.教师要脱离本体,我们要在“三贴近”的思想指引下,贴近外国人的思想,贴近外国人的习惯,贴近外国人的生活来编教材,组织教学。现在国内有很多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书,里面没有“三贴近”,全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国外大多用北京语言大学的教材,那是因为过去没有别的学校的教材,但是,“北语”走的是精英道路,现在这种精英道路走不通了。所 谓的精英道路,就是外国人来了,在教他的时候,必须要板正,不能在语法上有错误,说出来的话必须优美,必须让人感觉从说话人的身上就能看出中国的语言真 美。但是这个美是个相对的概念,你比如说,教外国人这样一句话“这个东西掉地上了”,就不能说成“这个东西掉地下了”。那样人家就会被难住了,吓退了,汉 语没法学。  所以,我们在教外国人的时候,不能像教中国人那样教。我们也曾像教中国人语文那样去教外国人,但是数量太小 了,和我们现在这种大国的形象,和我国软实力必须急切提升的需求根本不适应。所以我说,
一定要走出本体,不能再按以前的教法教了,要大众化,要应用型,要多媒体带路。这么多年我们都是本体走下来,越走越本体,为什么?当然,我们还有制度上 的原因,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都很辛苦,但是,评职称都很困难,因为你就是一个教书匠。再说,“您好”、“再见”,这些谁不会教?你凭什么评职称?所 以,这些人为了评职称无奈就只能去钻本体,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一个学科,语言学是一个学科,应用语言学是二级学科,所以,大部分老师都去研究“的、 了”、去研究“之,乎,者,也”了。还有,教师凭课时是不能评上教授的,所以导致了他们把评教授和教学看成不是一回事。因此,以后的政策要改革,要设立一批讲课教授。
  我们现在的教材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我们的多媒体非常差,现在是网络时代,只要上网一搜索就能知道你想知道的,无论大事还是小事。 所以必须要求我们的教材和教学都要现代化。这样成本就相当高,首先是编写人的成本很高,因为没人会,那么就遇到一个禁区,要不要外国人给你编,要不要引进 外国人帮我们编。这是一个大辩论。因为,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还有价值观问题,比如说孔融让梨,他们不理解孔融为什么要让梨。彼此的价值观完全是反的,我 们必须要用那边小孩子的语气,那边小孩子的童谣,以及他们的故事,用汉语来说才行。
  现在的教材必须多媒体带路,简单说,就是拿个盘放进电脑小孩就能学,而不是说先发给人家一本书,这样的教法,小孩根本没兴趣。我们要跟西方人学习他们 制作语言教材的方法。当然我们现在的质量还不高,而且动漫的成本 也更高,这方面还需要资金投入。
  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以及整个的队伍建设,我们也要市场运作。今后的项目就招标,直接面对公司去写标书,让专业的软件员、大公司去写。回过头来中标的公司一定会去找合适的教师来编教材。这样,我们就改进了这个队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