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4, 2011

汉办主任许琳:中华文化应自省自新(2011-3)

孔子学院是一张搬到国外的中国圆桌,可让各方发表不同意见。”她坦言,一些国家的学者官员当面质疑她向海外介绍中华文化的时代性、适用性、目的性。“我们从只谈语言、文化的办学理念出发,调动中外大学的积极性。”她幽默道:孔子学院让中外文化“对冲”“摩擦起电”,结果让习惯直线思维的外国人对螺旋式思维的中国人多了一份理解,越研究越感觉中国“挺文化、挺哲学”!
“孔子”面对三大挑战
“搭台不易唱戏更难!”许琳直言,孔子学院的未来发展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是国人自觉向海外推广中华文化的大环境尚未形成。这与德国和西班牙全社会力推哥德学院和塞万提斯学院形成鲜明对照;其次,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公共外交基础薄弱。中华文化以一定规模和力度走出去的历史较短,思想上准备不足,队伍没有形成,尚没有一套成熟完善、可复制的模式,孔子学院尚在探索阶段;再者,办学能力建设跟不上需求。目前由中国高校培养、培训派驻教师,编写教材,都是边干边学。许琳透露,汉办正在做孔子学院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同时重点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编撰,“都是向‘深水区’探索!”
中华文化应自省自新
“终于理解了做文化的难处!”
她对中华文化如何与世界文化交融怀有心结。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打交道,许琳深感中华文化有自省自新的必要性,新世纪需要新面貌和新发展,中华文化吸取世界多元文化才能获得光大.她用“如履薄冰、步履艰难”来形容未来孔子学院要走的路。“一段时期内孔子学院海外遇到的阻力可能增大,国内也有一些不同意见”,她自比是“内外都有夹层的‘三明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