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研修班主要采用专题报告与互动研讨、案例讨论与经验分享、文化体验与现场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就孔子学院的长期建设进行宏观层次的探讨,其主题包括中外文 化、中国外交、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政策、中国法律、中国教育、孔子学院市场开拓及经费筹措、孔子学院办学经验、孔子学院宏观政策八大板块。
中外文化差异体现在管理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价值观、文化、思想等方面。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莫少昆教授认为,中西方管理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并无 矛盾。从中国人与西方人就餐时所用的圆桌和方桌的差异,以及中国画与西方画、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均能发现东方与西方在管理上的不同。东方的管理思想主要是 “协调人”,西方的管理思想则是“管理事”,若能将此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于管理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莫少昆在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思想比较 后,提出以“五行说”为指导将东西方管理相结合的观点。在如何运用中西方管理文化差异进行孔子学院管理的问题上,莫少昆认为,应当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之精 华,先按照西方的三角形模型,从上至下分成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再根据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将中国的道家、儒家、法家等思想运用其中。他提出基层人士 主要是执行任务,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应当结合墨家、法家、兵家的思想,在管理上应重视弱势群体;中层人士最需要的是协调关系的能力,因而可利用中 国儒家和兵家思想进行管理;高层人士则需具备战略头脑、要有开阔、开放的心胸,因此采用道家思想进行管理最适宜不过了。
院校的合作需注重“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是指有学习汉语的需求,地利是指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互通有无,人和则是指双方人际上的协助。而在中外方院长的合 作方面,各外方院长均表示希望中方院长能够长期任职,在任期问题、visa问题等方面则需得到来自汉办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合作。一些代表提出,新的孔子学院 开办时,除中方院长需进行培训当地文化知识的培训外,外方院长也需要一定的培训,以明确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具体方法。
孔子学院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学术科研层次,如教育、文化的研讨会等,二是中层次的讲座、表演、展览,旨在制造人气,三是中小学层次的语言教学。 关于孔子学院怎如何让吸引更多生源这一问题,多位院长分享了相关经验,如低收费,与本地机构、团体合作以扩大影响力,进行各种广告宣传活动等等。针对孔子 学院教材开发的问题,一些院长提到,目前的教材主要是中英双语,有当地语言对照的教材相对缺乏,因此,各孔子学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材开发,使教材更 具针对性和适用性。
与会的外方院长提到,在孔子学院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如何改善当地人对孔子学院的印象、如何取得社会群体的支持、汉办和使馆之间关系 的澄清问题、教师的资格认证和当地教师的质量发展问题、如何加快流动和长久持续发展问题、当地志愿者的招募问题、汉办储备教师对当地条件的适应问题及财政 问题等等,这些将是孔子学院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进行发展和改革的着力点。
如下共识:
1、加强中外双方的合作与沟通
2、加强孔子学院的横向联系
3、 增强孔子学院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4、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广教育服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